006-从“被质疑”到“被羡慕”,人生没有白走的路

参考十几所外省艺术院校付出代价还是很大的,我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每个院校的考试风格,奔波于各个考点,大量的时间都花在赶考和美术训练上面,文化课基本无暇顾及。庆幸的是我本身对文科还是比较有天赋,高考之前回学校去参加模拟考试,历史和语文都拿到了120分以上。当时班主任还开玩笑说,别人在学校苦苦学习,考试也就110、120分,你这半年多不上课的特长生考这么高的分数,有什么诀窍呢?我说:我喜欢文科,这就是兴趣的力量。

临近高考,当文化生还在前途未卜地努力备考时,我已经开始陆续收到很多外省学校的专业录取通知书了:东华大学、北京服装学院、武汉科技大学、北方工业大学等等。这意味着专业课已经过关,只要文化课不出岔,第一志愿报考就有可能被录取。

当其他同学看到我收到这么多NB学校(当时他们都觉得外省的学校NB)的专业录取通知书时,他们都非常羡慕。因为想凭文化课考上一本是非常难的,尤其要考上北京的大学,基本都需要600分左右的分数,但是美术生,貌似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了专业录取通知书。

然而云淡风轻的背后,这其中的付出、辛酸、努力、波折,只有我自己才懂。从入学时的“被质疑“,到此时的“被羡慕”,我收获的不止是满满的幸福感,更明白了一个道理:

任何时候都要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优点,要用自己的优势去PK,这样胜算才可能更大。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,比什么都强!

接下来就是文化课的挑战了。高考前几个月,我开始天天晚上点蜡烛背政治,钻被窝看历史,几个月的时间就光荣地戴上了眼镜。高考那天,我可能是最潇洒的考生之一。考数学的时候,一个考场有四五十个考生,我十几分钟就交卷了,是第一个交卷的人。那年高考数学我只考了40几分——因为我们美术生不考数学,我的答案如一首歌中所唱:都选C。

高考语文、历史、政治全部都在130分上下,英文稍差一些,90分左右,这样的成绩基本十拿九稳了。填志愿的时候,我的本省第一志愿是湖南大学,第二志愿是中南工业大学,外省第一志愿是北方工业大学,第二志愿是北京服装学院。

可是当其他同学陆续收到录取通知书时,我的通知书却一直杳无音讯。正当我心急如焚时,最后十几天,邮递员才把通知书送到我家。当时我拿着通知书痛哭一场。感觉自己这么年的努力总算是有了回报。虽然我考上的是北京一所不是很拔尖的本科院校,但是对我来说已经很满足。北京,一个全新的舞台,我能接触到更多的人、更多的资源。

那年,我背着行李,一个人来北京报到。我喜欢北京,那时这里的天还格外的蓝,阳光晴好,不像湖南老家那样阴雨绵绵。

为了一个梦,来到一座城。心有多大,舞台就有多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