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舟受邀作客搜狐课堂,作《敏捷设计管理》主题演讲

范舟受邀作客搜狐课堂,作《敏捷用户体验设计培训》主题演讲,并接受专访。

范舟认为:可以说万事万物都跟交互设计都有关系。我认为交互设计分为小交互和大交互。

小交互比如说我们常用的网站、手机APP、车载GPS、智能家电,哪怕空调遥控器等设备都需要交互设计,现在小米的智能硬件很多都能通过手机和语音交互,以后家庭所有的家电都可以和人进行平滑交互。现在很流行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和SIRI等也能和人进行强交互,未来更多的产品和设备也需要用户体验设计培训。

大交互就是人与人的交互、人与城市的交互、人与自然的交互、城市与城市的交互、国家与国家的交互等,这些更加宏观。

创作实践过程有哪些经验?

范舟认为:

先粗后细

很多设计师喜欢抠细节,这样会浪费很多的时间。我的经验是在前期用草图快速的和客户沟通,确定好需求再做后面的细节,做涉及一定不要憋大招。

以用户为友

注意要区分客户和用户,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不要天天坐到办公室憋大招,要走出去跟用户聊天,了解他们的痛点,了解他们的需求,了解他们的使用场景,要补助到以后内心深处的诉求。甚至可以邀请用户来参与产品的设计的过程中。

对客户不要太客气,不要一味的迁就

对客户(不是用户)不要太客气,如果说你认为你是对的,要拿出你的依据出来,比如说数据,如说调研结果去说服客户。同时有时候要善于拒绝客户也不是一直一味的迁就客户,如果你完全听客户的,你会发现这个设计做完之后完全是客户的想法,没有任何可圈可点的设计理念在里边。低层次的客户会直接拉低作品水平。

我发现现在能拿出手的作品都是自己坚持出来的。好的设计,是在满足客户端需求,坚持出来的。

当然拒绝客户也需要技巧,要委婉一些。

快速迭代

做设计时,思考的时候可以稍微慢一些,执行落地的时候一定要快。要快速拿出草图出来和团队讨论和用户讨论而不是也憋大招。设计师要快速收集用户的反馈进行迭代修改。

再就是设计方法要敏捷一些,要找到快速批量生产作品、修改作品的方法。你要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:如果一个项目设计的工作量很大,客户又全部推翻了,有没有可能能快速批量生产另外一套创意?

多去研究数据

做的好不如算得好,设计好不好,并不是老板决定的,也不是客户决定的,更不是设计师自己的主观判断决定的,而是产品的用户决定的,用户的反馈数据很重要。所以用户的反馈数据,你一定要会看,要善于根据事情去改善和迭代设计。要拿出数据出来,印着你的想法是没有问题的。

通过与各行业的沟通实践你带来了哪些思考总结?

范舟认为:

传统行业必将转型

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个职业特别火,那就是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,到现在基本上这个行业已经慢慢的衰退了;以前房地产特别的火,但这几年房地产却一直都是不太景气。

我上大学的时候做一个建筑效果图,用的是AUTO CAD和3D MAX软件 ,一个小型项目需要做一个礼拜的时间完成。但现在建筑设计有很多新型的云软件不需要3D MAX,在网页端就能够把效果图做好,户型都是现成 的模板,家具都有现成的模型可以拖拽使用,甚至渲染还有都能够秒级完成。

以前我做一个海报是用PHOTO SHOP这款软件,消耗两天时间,排版、敲字、调颜色、输出。那么现在有很多新型的软件,比如说创客贴半小时就可以搞定。

比如说阿里巴巴的双十一,用鲁班这个平台就能够生成几亿张广告图,不需要任何的人工设计。

所以你会发现,其实设计行业整个的门槛会变得更低,从业者不需要专业培训就能够做一些简单的设计了。而且更多的设计尤其低端的设计会用人工智能软件搞定。那个时候拼的就是你的创意了,所以你有没有互联网思维,有没有敏捷思维,学习能力怎么样,应变能力怎么样?这些很重要。

我发现,很多时候,你不是输给了同行,而是输给了快速发展的技术、输给了趋势、输给了自己的理念。

以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年代一些传统的行业必将转型,而且设计行业,比如说建筑设计、工业设计都会更多的拥抱互联网、拥抱科技、拥抱人工智能。

一味追风口,不如思考未来的趋势是什么

不要一味的追风口,而要思考未来的趋势是什么。要丈量自己和未来的差距。

不要忙着埋头赶路,更要抬头看天,要找到变化背后的规矩

不论做设计还是创业,要善于找到变化后面的规律,要善于总结和反思,在很多大公司他们都有复盘文化,所以要经常给自己复一下盘,这个也很有必要把你寻找到的规律总结出来,这个非常重要。